思而后行,持續創新,共謀更好品質
行而后恒,盡心竭力,以達顧客滿意
Think before acting, continue to innovate, and seek better quality
Do your best to achieve customer satisfaction
微砂高速絮凝沉淀系統工藝原理
2024-05-27 09:01:52
在速凝沉淀槽中使用微顆粒絮凝劑,加速絮體的聚結和沉淀作用,以實現高效絮凝分離。其獨特之處在于在混凝階段投入高密度不溶介質顆粒,利用介質重力沉降及載體吸附作用,促進絮體快速“生長”和沉淀,從而獲得極高速度的沉淀效果。微砂沉淀工藝是當前較為先進的快速沉淀技術,又稱之為砂濾沉淀池或高速混凝沉降池。
工藝原理
工藝流程分為混合、加注、絮體熟化、高速沉淀、污泥回流5個階段。
(1)混合
原水進入混凝池前投加鋁鹽或鐵鹽混凝劑,進入混和池進行快速攪拌混合,使懸浮物及膠體顆粒脫穩,停留時間約為1~2min。
(2)絮凝
將粒徑為60~140μm的微砂和PAM投到加注池中,微砂為絮凝反應提供核心,通過PAM的吸附架橋作用,加速了絮體、懸浮固體和微砂之間的聚結,形成高密度絮體。停留時間約為1~2min。
(3)絮體熟化
絮體進入絮體熟化池,熟化階段的作用是為了形成更大的絮凝體,以利于后續沉淀池的快速分離。熟化階段攪拌強度降低,在保持絮體懸浮狀態的前提下,又能防止破壞絮體,停留時間約為4~6min。
(4)高速沉淀
水流進入上流式斜管(板)沉淀池,懸浮物及膠體通過沉淀分離,沉淀區的分離速度可達30~40m/h。所需沉淀面積是傳統斜管沉淀池的1/4。
(5)微砂循環系統
沉淀池底部細砂和污泥由循環污泥泵抽送至水力泥砂旋流分離器,在水力旋流器通過離心作用進行泥砂分離,泥從旋流器的上部排除并進入污泥處理系統,細砂則由旋流器的下部再次進入絮凝池中循環使用。細砂和污泥的回流量取決于進水水質情況,一般控制在3%~6%左右,進水濁度增加時回流量也會相應提高。水力旋流器溢流損失的微砂量不超過2g/m3,一般在1g/m3以下,通常需要定期補充損失的部分。